首页资讯

业务员如何把握好与代理商的关系

2018-06-02 18:13:12

  对销售人员的巧妙批评法
  怎样批评更有效
  有的领导对于下属犯错误时毫不留情,劈头盖脸狠骂一通,既伤和气,又伤感情。下属也因此对领导心怀憎恨,或是一蹶不振,或是赌气走人,总之对工作开展没有任何好处。迫于销售指标的压力,这种情况在营销部门似乎最为常见。在工作中,领导与员工是上下级的关系,员工应该服从领导的决定,但在人格上,双方应该是平等的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,批评时应注意方法,切莫出口伤人。
  许多时候,赞扬比批评更有效,只是平日我们赞扬得少了些,而批评多了点。俗话说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。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不同,批评的方式也应不同。
  ◆对于有惰性、依赖性强的员工,宜采用触动式批评法,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,语调较激烈,但决不能讽刺挖苦、肆意辱骂;
  ◆对自信心较强的员工,宜用渐进式批评法,即批评时对错误不“和盘托出”,而是逐步传达批评信息,使对方逐步适应、接受,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;
  ◆对于盲目自大、自我觉悟性差,但易于感化的员工,宜用参照式批评法,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,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,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,促其自我反省;
  ◆对于脾气暴躁、性格倔强、容易激动的员工,宜用商讨式批评法,即以商讨的方式,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;
  ◆对于善于思考、性格内向、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员工,宜用发问式批评法,即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出去,员工自然就会意识到,并加以注意;
  ◆对有些犯错误的员工不易当面批评,可采用“曲线救失”的方法,即可以通过第三者,如其他员工,“漫不经心”地向被批评的员工传递批评信息;
  ◆对于有些有“毛病”的员工,说不定正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,不可全盘否定、一棍子打死,而应该正面挖掘有意义的东西,用长其“善”的方法,救其“失”。
  找准切入点
  在批评员工前要了解事实,找准切入点。有时即使批评得非常正确,也会遇到员工不同方式的顶撞与抵抗。因为员工犯了错误后,他们的防范心理特别强,领导如果不好好寻找这个堡垒的薄弱点,员工当然听不进你的批评了。
  切入点应选在员工最容易明白自己错了的那一点上。只有让员工明白了错处,他才能减少戒心,消除抵触情绪。这时,领导应循序渐进,不断扩大战果,达到预期的效果。所以,批评过后还应关注其情绪变化,防止过激行为。另外,领导还应关注其改正错误的情况,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,防止坐失良机。批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员工表明为什么要批评,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。对确属自己批评有误或批评过火,要坦诚地表示歉意。但是,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员工解释,也不要一边解释,一边否定先前的批评。否则,不但不利于员工认识错误、改正错误,还会有损于领导自己威信的确立,危及今后的指挥效果。
  用“家”文化感染营销人员
  身处商业环境,营销人员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交换观念很强,营销人员很在乎自己的价值被发现、被证明、被承认,并且可以换取到对等的利益回报,持续取得更大的收获。由此,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面对营销人员时,要正视营销人员的身价,当然,这个身价是由其业务能力和业务成绩带来的。
  营销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,即一个开放的工作环境中,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多,对于企业的内部、外部环境,各区域市场环境,业务量,个人收入,其他企业的工资待遇、管理思念、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,以及客户情况等,都会有一定的比较。这些比较不断地刺激着营销人员,使得他们追求更加丰厚的工资收入、更加宽容的管理思想、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这时候,如果领导在营销人员的管理上不注意方法,很容易引起营销人员的情绪波动,特别是,以说教的方式一味地强调、灌输企业文化,不仅得不到营销人员的理解,反而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。所以,管理者更应该做的,是给长期奔波在外的营销人员营造出一种“家”的氛围,通过一些实际的措施和服务,让他们在企业或团队中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。营销人员在心理上产生了这种依赖和依恋的感觉后,才更容易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。
  尊重人才,提高EQ
  深一层考虑,我们不仅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管理营销人员,还更应注重营销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开发。开发人力资源和实施人本管理,就是要尊重人才,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员,而这恰恰与人的情绪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关系。情绪智力包括5种能力: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、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、自我激励的能力、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。
  情绪智力即“情商”(EQ)。有一种观点认为,IQ(智商)决定录用,EQ(情商)决定提升。人们用EQ来解释企业人员的绩效时,已举出众多的实例,如EQ影响营销人员的成功、经理的业绩,甚至科研、技术、开发人员的成果等。情绪智力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智商的人会有不同的成就,因为它可以影响其他能力的发挥极限。
  EQ理论指出,EQ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。低下的情绪智力将会阻碍能力的发挥而最终影响绩效。一个人的能力再高,若受情绪智力低的限制或影响,也将难有作为。为了提高人的情绪智力,必须学会聆听的技巧。管理者应去掉那种与下属交谈时漫不经心、自我炫耀、敷衍了事等不良习惯,从而使他们对下属的情绪感受更加敏感,更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期望,也使下属时刻感到自己正在受重视。
  正确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,特别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,不仅是一门学问,更是一门艺术。如果每一个营销总监都能对员工的错误做出巧妙的批评,将会大大增强营销部门的战斗力,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  业务员如何把握好与代理商的关系
  随着竞争的加巨,市场操作模式的多样化,业务员与代理商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。业务员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人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。
  有些业务员理解为---代理商就是上帝!
  代理商才是衣食父母。在他们眼里厂家、代理商还有自已的利益完全是一致的,销量是从代理商那儿来的!只要代理商产品有销量,自己就有业绩。怎么让代理商进货呢?当然是靠客情关系了!有句话说的好---酒量大销量就大!而往往吃完饭代理商就会拿出一张市场费用申请。最后市场费用花了一大堆,实际产品销量完不成,回款困难。
  这样的案例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?从此类业务员身上我发现以下几点:
  1.只会做人不做事;
  2.眼中只有回款没有市场,只有代理商没有消费者;
  3.哥们义气害死人,跟代理商空许诺,为了达成业绩开空头支票,杀鸡取蛋;
  4.根本就不懂市场是怎么炼成的;
  5.跟该公司的领导指导思想有直接关系,天天只跟下面要销量而不是市场指标,鼓励下属努力工作又不教给业务员怎么做,只重结果不重过程。
  还有一类业务员是把自己当成是代理商的“上帝”!
  小张是国内某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区域经理,市场操作经验非常丰富,从产品上市到资源整合利用、市场开拓、销售团队打造等样样都做的很到位,市场销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。可是越来越多的代理商开始对小张不满,甚至一个样板市场的代理商年年换。为此小张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。很快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:自己过于骄傲,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“我们公司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,优质的产品,**的服务,雄厚的资金实力,谁做我们的代理商谁赚钱,谁‘不听话’就收拾谁。”做工作非常专断,很少考虑代理商的感受。比如:
  1.为了打击竞品,阻止其它品牌入市,小张要代理商降低价格加大了服务,结果销量上来了,代理商没利润了。
  2、为了使市场服务更细致,要求代理商增加了送货车辆及业务员,代理商的经营成本又提高了。
  3、看见销售额提高了,又提高了代理商的销售任务,而且必须按时按量回款,这样代理商的库存压力又加大了。
  4、对于“不服从管理”的代理商就一个字---换。结果搞的人心慌慌。
  5、从来不接受代理商的吃请,觉的代理商请客吃饭肯定都是有目的,而代理商们去这样想---我好心请他吃饭他从来不给面子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?
  小张总结出了自己3点不足:
  1、跟客户只有工作关系,忽视了客情。结果把工作做好了,没人说好。
  2、做工作太独断,缺少与代理商的沟通。
  3、只关注销量不关心代理商赢利,只注重市场开发不考虑代理商的投入产出比。
  业务员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什么呢?
  1.业务员与代理商之间不存在“上帝”关系,只有一个共同的上帝---消费者;
  2.业务员与经销是是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;
  3.业务员同时是沟通厂、商之间的桥梁;
  4.厂家(业务员)和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并不是完全的统一,而是对立的统一。
  业务员如何处理好于代理商的关系呢?
  1.做好“三个代表”代表厂家利益、代理商的利益、个人的利益。并将三方的目标统一起来,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(市场销量)去努力。
  2.多沟通,要达到三个效果:一、端正态度;二、确立正确的经营思路;三、具体问题找出具体解决方案。
  3.在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友谊,个人友谊为工作服务。
  4.既要做好管理,确保公司政策的落实,又要为代理商做好服务,多干实事
  5.作为厂方的代言人,要善于化解厂商矛盾,协调关系,处理代理商矛盾要做到“有理、有得、有节”,**的调动代理商的资源去做市场。

首页资讯